—

          医疗器械制造智能称重条码系统

              —

            +服务客户: 深圳医疗器械有限公司

            +所属行业: 医疗器械行业

            +服务项目医疗器械制造智能称重条码系统

            +项目背景: 。包装100%准确,防止产品漏装。

              —

     

    医疗器械制造行业电子称重条码管理系统工厂案例分析

     


    一、行业背景:医疗器械制造的监管与精度双重挑战

    医疗器械行业关乎人类健康和生命安全,其制造过程不仅受到国家药监局(NMPA)及GMP体系的严格监管,也面临精度高、批次管控严格、可追溯性要求极高的现实挑战。

    尤其在**三类医疗器械(如人工关节、心脏支架、注射器、微创导管、骨科固定系统等)**的包装、备料、出库环节:

    • 产品多为高价值精密部件,种类繁多;

    • 批次、序列号必须一一对应;

    • 客户(医院、分销商)要求包装信息100%准确;

    • 医疗法规要求每件器械可追溯至人、时间、批次;

    • 人工称重、标签手写或复制易导致错装、漏装、标签混乱。

    因此,建立一套符合GMP质量管理规范、同时具备称重+条码识别双防错能力的电子称重条码管理系统,是现代医疗器械制造企业迈向合规、高效、可追溯生产的重要一步。


    二、系统建设目标与行业核心价值

    本项目由华东地区某知名高端医疗器械制造集团牵头实施,年产神经外科耗材、骨科螺钉支架、微创导管等系列产品超过8000万件,出厂价值高,客户遍及国内三甲医院及欧美市场。

    系统建设目标如下:

    1. 实现称重+扫码双重防漏防错机制

    2. 确保每一装箱环节符合NMPA和ISO 13485文件记录要求

    3. 消除纸质标签、手工记录方式,保证标签唯一性和数据一致性

    4. 全流程实现批次可追溯、序列号绑定、条码可视化

    5. 对接企业MES系统,闭环追踪产品入库、流转、交付信息


    三、硬件系统配置

    为了满足医疗器械产品高精度、高洁净度、高合规性要求,本项目配置了以下关键硬件:

    1. 高精度防静电电子秤(0.001g~0.01g)

    • 精度适配微型植入物(如人工晶体、缝合器、支架);

    • 带防静电保护,符合GMP洁净区要求;

    • 支持重量锁定、去皮、误差报警、校准功能;

    • 可外接工控系统,实现实时数据采集。

    2. 医疗专用扫码终端(高分辨率)

    • 支持读取1D/2D条码(GS1格式、UDI码);

    • 兼容FDA/欧盟UDI标签标准;

    • 可识别DPM打标、超小字体标签(如3mm DataMatrix);

    • 快速识别不规则标签与金属面刻码。

    3. 工控触控一体终端

    • 安装条码称重管理系统前端;

    • 显示当前任务、重量、物料、序列号状态;

    • 工业防尘/防水等级IP65,适配洁净区要求;

    • 可外接扫码器、秤台、标签机、摄像头等设备。

    4. 医疗级标签打印机

    • 热转印标签打印,支持高温灭菌标签、低温冷链标签;

    • 打印内容:批次号、序列号、UDI条码、净重、责任人等;

    • 标签格式支持自定义,满足国内外认证标签要求。

    5. 声光报警器与电子签名设备(可选)

    • 出现误差、错料、漏装立即声光报警;

    • 支持电子签名与身份确认,记录关键质量控制节点。


    四、软件系统功能详解

    系统整体架构采用 C/S + Server 模式,由后台服务器、工位客户端、数据接口中台构成,主要功能模块如下:

    1. UDI条码解析与防错控制模块

    • 系统支持识别GS1标准UDI码(如:(01)GTIN、(10)批号、(17)失效期);

    • 自动解析条码内容并与当前工单进行比对;

    • 若发现非当前任务料号、错误批次、标签复扫等行为,系统立即锁定并报警;

    • 防止序列号重复使用、标签混贴。

    2. 称重校验模块(核心防漏装机制)

    • 系统基于单件重量设定理论重量;

    • 实时读取称重值进行对比,容忍度设定为±1~2%;

    • 如实际重量不符,提示“漏装/错装嫌疑”,必须补扫或复查;

    • 称重结果写入产品装箱记录表,生成GMP留档凭证。

    3. 工单驱动与工位任务管控模块

    • MES系统下发包装任务清单至每个包装工位;

    • 工位显示对应产品、批号、工艺段、应装数量等信息;

    • 作业人员依提示完成扫码+称重流程;

    • 防止包装混线、错任务作业。

    4. 自动标签生成与打印模块

    • 根据称重与扫码结果,系统自动生成唯一性标签:

      • 装箱标签;

      • 批次追溯标签;

      • 客户交付标签(含医院编码/经销商编码);

    • 标签支持中英文双语、FDA格式、CE认证格式;

    • 系统防止重复打印、防止标签内容与实际数据不符。

    5. 装箱树结构与序列号绑定

    • 系统支持层级结构记录,如“1产品包→20只→1箱→1托盘”;

    • 每层级条码绑定数据库信息;

    • 每个产品的序列号、装箱信息、责任人、时间、秤重、扫码数据形成完整追溯链条;

    • 支持客户扫码查询每一只产品来源。

    6. 异常处理与签名机制

    • 若出现误差、扫码失败、标签重复等异常,系统要求操作员说明原因并签名;

    • 支持质检人员远程复核、电子签名;

    • 所有操作自动记录至GMP留档日志中。

    7. 审计追踪与数据可视化

    • 系统支持所有操作的审计追踪功能(符合21 CFR Part 11);

    • 每笔称重、每次扫码、每张标签打印均记录责任人、时间、操作类型;

    • 可导出CSV、PDF报表,满足审计追踪要求。


    五、实施流程与方法论

    医疗器械行业对系统合规性、洁净要求、切换平稳性要求极高,项目按以下路径逐步实施:

    1. 试点线选择与数据标准建立

    • 选取人工晶体、微导管等小体积高价值产品线;

    • 建立物料主数据、单件重量数据库、标签模板数据库;

    • 确定UDI规则与客户标签要求。

    2. 工位部署与洁净验证

    • 每工位部署防静电秤、医用扫码器、触控一体机;

    • 标签打印机独立防尘罩;

    • 系统经过GMP验证流程(IQ/OQ/PQ三阶段)。

    3. 系统上线试运行

    • 小批量包装任务上线测试;

    • 调整称重容差值、标签格式;

    • 操作员按标准SOP执行系统操作。

    4. 正式运行与绩效评估

    • 批量包装环节纳入绩效考核;

    • 通过系统数据分析返工率、出错率、人工记录差异等维度;

    • 建立异常案例归档与月度评审机制。


    六、上线效果与成果总结

    系统正式运行三个月后,项目取得显著成果:

    维度 上线前 上线后 提升比例
    包装出错率 2.3% 0.09% ↓96%
    GMP标签不符事件 每月4~5起 0起 100%合规
    客户退货率 千分之1.5 千分之0.2 ↓86.7%
    纸质记录替代率 - 100%电子化 -
    审计周期 每年3天 降至1天 审计效率↑66%

     

    国内外客户在GMP认证过程中,普遍对系统构建的“条码+称重+标签可追溯机制”给予高度认可。